close

 能讓小孩快樂的原因可能會令您感到驚訝。

 

Trish 媽媽用盡一切心力,確保她的三個寶貝 Isabel、Charlie 和 Madeline 身體健康、每天安排足夠的活動增加他們的活動力,並為他們付出無條件的愛。但是,就像許多爸媽一樣,她也因為一個重要問題而千頭萬緒:我的小孩真的快樂嗎?

 

能讓小孩快樂的原因,可能會令您驚訝。孩童培育專家表示,快樂不像包裝精美的禮物,您無法將快樂送給小孩。事實上,精神醫師及《成人幸福的根源:孩童期》作者 Edward Hallowell 醫師表示,無論是有玩不完的玩具,還是情感上被保護得無微不至,被溺愛的孩子較可能成為容易厭煩、憤世嫉俗且不快樂的青少年。Hallowell 醫師表示:「最佳的快樂預測要素是內在感受,而非外在表象。」他強調協助孩子培養一套內在工具的重要性,因為內在工具能讓孩子終生受用無窮。

 

好消息是,您不必是兒童心理學專家,也能將內在的力量及智慧傳授給孩子,協助他們度過人生的高低起伏。只要具備耐心及彈性,任何爸媽都能為孩子打好終生快樂幸福的根基。


學會解讀寶寶的徵兆
寶寶從新生兒成長到六個月大時,他和您會產生更多互動,而且已經是表達情緒的小專家,會讓您知道他覺得滿足或心煩。小孩會在您進房時笑逐顏開,有人拿走他心愛的玩具或毯子時,他會放聲大哭。您也許已經注意到,小孩情緒變換的速度,比您把奶嘴放進小孩嘴裡的速度還快。

 

小兒科神經學家、同時也是《打造黃金腦》的作者 Lise Eliot 表示,寶寶的情緒非常善變,是因為寶寶的皮質層尚未開發,而皮質層控制人類的自動回應功能。隨著皮質層逐年成長,孩子會更擅於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。

 

如果寶寶哭泣的時間比呵呵笑的時間多,這是因為孩子實際上感受憂傷比快樂早。Eliot 博士表示,寶寶哭喪著臉其實有原因,哭泣及憂傷的表情其實是求救信號,能讓照顧寶寶的人幫助解決寶寶遇到的問題。

 

但是,如果寶寶哭了,您要如何知道寶寶是因為疼痛、飢餓或只是感到無聊?芝加哥 Rush-Presbyterian-St. Luke's醫學中心的精神病學教授 Paul C. Holinger 說:「敏感的媽媽可以分辨幾種不同的哭聲和表情。眉毛、嘴巴及發聲,全都是寶寶的信號系統。」

 

例如,身體不適的寶寶哭的時候嘴角會朝下,而且會皺眉。寶寶生氣時臉色會變紅,眉毛下垂、下顎咬緊,並且發出哀嚎聲。多數爸媽知道害怕、容易心煩的寶寶並不快樂,但 Holinger 發現,許多爸媽並不知道寶寶生氣只是過度不安。他說:「如果出現大聲噪音或明亮光線,寶寶就會發出不安的訊號。如果音量或光線持續增強,不安的感覺會轉變為生氣。」

 

兒童心理學家暨紐約大學醫學院 Anxiety and Mood Disorders Institute 副主任 Carrie Masia-Warner 認為,父母不需過度解讀寶寶的情緒。她表示:「我不會說寶寶快樂或不快樂,他們滿不滿足其實和當下所處的情境有關。」

 

雖然寶寶看起好像很快樂,其實他們並不是真正感到快樂,慶幸的是,當他們哭喊時,也不是真的不開心。Eliot 博士解釋說,寶寶大腦的「皮質感情中心」在他們六到八個月大之前,其實尚未開始作用。之後當寶寶真正開始感受到情感,臉上的表情會相當生動。

 

寶寶不滿足的時候,也許有他自己的表達方式。有些寶寶會哭;有些會變得很黏人。當您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後,就更能解讀信號,知道他覺得哪裡不對勁。


營造一個充滿歡樂的空間
雖然彩色的嬰兒床活動玩具,以及第一次吃到蘋果醬,都可以讓寶寶笑呵呵,但最能讓寶寶覺得快樂的原因,其實更簡單,就是您。這也是讓孩子快樂的最重要關鍵,Hallowell 醫師建議:「盡量和寶寶建立關係,陪他一起玩,如果您玩得很開心,寶寶也會很開心。如果您可以和寶寶建立所謂『共同的童年』,就是讓寶寶快樂的最佳方法。」

 

遊戲也是讓寶寶發展技能的方式,這些技能對寶寶日後的發展快樂情緒是不可或缺的。當孩子漸漸長大,非結構性的遊戲可以讓孩子發掘他喜歡做的事,例如用積木蓋房子、辦家家酒、畫水彩畫,從這裡也可以觀察出孩子有哪些天份。遊戲不是指音樂課、有系統的運動,或其他有結構、「有營養」的活動。遊戲其實就是孩子發明、創作,以及做白日夢的時候。


協助孩子發展才能
Hallowell 醫師提供的打造終生快樂處方,還包含一項令人驚訝的轉折,那就是「快樂的人通常都有一項擅長的技能」。例如,當寶寶發現如何將湯匙放進嘴裡,或自己踏出搖晃的第一步時,他會學到堅持及訓練的精神,然後他會體驗到靠自己的努力而成功的喜悅。

 

孩子也會因為別人認同他的成就而獲得鼓勵。最重要的是,孩子會發現自己可以掌控生活的某些部分:如果他想嘗試做些什麼,他最終就能完成。研究顯示,孩子透過熟練某項技能而獲得控制的感覺,是決定之後長大感受幸福的重要因素。

 

Hallowell 醫師提醒爸媽,孩子就像大人一樣,需要依自己的興趣而行,否則即使成功也沒有任何喜悅。Rebecca 說她三歲大的兒子 Zachary 最感興趣的是建築:「他喜歡建造東西,而且會幫他爸爸建造特殊專案。這讓他對自己充滿自信。我們試著幫助他專心發展他的天賦,我們看得出來他很樂在其中。」


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快樂的孩子
充足的睡眠、運動,與健康的飲食,對於每個人的健康都很重要,對寶寶更是如此。讓寶寶盡情釋放精力,無論是把腿踢向空中、爬向他心愛的球、在公園裡的嬰兒鞦韆上搖晃,都可以讓寶寶有好心情。另外,請留意寶寶對於「規律」的需求:雖然某些寶寶很隨和,但多數的寶寶更習於固定的時間表,規律的生活讓寶寶頭好壯壯。

 

您或許也會注意到,寶寶的情緒和特定食物有關。有些爸媽發現,雖然糖可以提供孩子能量,卻也可能讓寶寶養成大少爺/大小姐脾氣。過敏的食物對孩子的行為與情緒也有重大影響。如果您餵母乳,可能會發現在您吃了某些食物之後,寶寶有時候會變得難以取悅。如果您懷疑是寶寶的配方奶粉或飲食造成寶寶不開心,建議您可以諮詢寶寶的醫生。


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
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六個月,父母請務必回應寶寶的需求。Masia-Warner 教授說:「不要寵壞寶寶。」但寶寶約六個月大後,如果寶寶每次打個小小的嗝,您都要飛奔過去的話,其實您在剝奪寶寶重要的學習機會。Masia-Warner 教授表示:「只要您在其他時間裡,給予寶寶大量正面的情感與注意力,那麼,讓寶寶哭個一陣子也不錯。」

 

但您可能會說,我應該養育一個快樂的孩子啊!難道做人爸媽的不該幫孩子解決問題,讓一切更好嗎?事實上,Masia-Warner 教授認為,這是許多出發點本為善意的爸媽都會犯下的大錯誤。Masia-Warner 教授表示:「為了孩子,爸媽無時無刻都在努力讓一切變得更好,隨時都想讓孩子快樂。但這樣並不實際,不要每次都想跳進來解決問題,孩子必須學習忍受一些悲傷和不快樂。讓他們掙扎一下,理解一下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,因為這樣可以讓他們學習如何去應付各種情況。」

 

在寶寶一歲前,他要學會坐下、爬行、抓東西、走路及說話。完成每個目標都會讓他感到滿足而且有信心。因此,不要急著撿起他剛剛掉下去的撥浪鼓,或他正努力要伸手去拿的泰迪熊:請給寶寶一些時間和鼓勵,讓他自己完成目標。

 

Hallowell 醫師也同意,給孩子一些經驗,即使是難題或讓他沮喪的經驗,都能幫孩子建立通往快樂的內在力量。Hallowell 醫師也告訴所有爸媽,無論是七個月大正在學爬的寶寶,或是七歲大正在努力算數學的孩子,透過一次又一次成功解決問題的經驗,孩子就越能應付逆境。


讓孩子體會悲傷或憤怒
當寶寶逐漸長大,您可以鼓勵他歸類各種感受並說出來。甚至在他會說話前,您就可以拿些臉部的照片給他看,然後問問他,哪一張的感覺和他一樣。寶寶很快就能學會「快樂」、「生氣」這些「情緒」字眼。他們能說出表達感情的字詞時,就學會了全新的能力,能瞭解並控制自己的感覺。

 

但是,Masia-Warner 教授提醒爸媽,對於孩子的負面情感不必過度反應:「孩子偶爾太過敏感、黏人或是緊張,都是正常的,那是環境裡的某些事物所造成的情緒,不是因為孩子不快樂。」

 

隨著孩子成長,您會發現這一點特別重要。孩子在生日會上嘟著嘴巴躲在角落時,您通常會鼓勵孩子加入大家享受樂趣。但是,偶爾也該讓孩子感受不快樂的情緒,這非常重要。許多父母隨時都擔心自己的孩子被排擠,怕孩子沒有受邀參加生日會,或是孩子因為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而哭泣。對於這樣的現象,Hallowell 醫師感到擔憂。

 

孩子必須知道,偶爾不快樂是正常的,這不過是生活的一部分。如果試圖壓制孩子任何不快樂的感受,我們可能正在傳達「感覺悲傷是錯的」這樣的訊息。我們應該適度讓孩子體驗各種喜怒哀傷的感覺。


以身作則
新墨西哥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助理教授 Dora Wang 自己也有一個三歲的女兒 Zoe,根據她的研究顯示,父母的性情可能會傳給孩子,不一定是透過基因,而是透過父母的行為與教養孩子的風格。

 

無論如何,孩子能感受到爸媽的心情,甚至會模仿爸媽的喜怒哀樂,實際上這也會活化特定神經的傳導。換句話說,當您微笑時,寶寶也跟著微笑,他的大腦也被「接上」微笑電流。同樣的,如果您有個常常會哭上好幾個小時的愛哭寶寶,您最好保持冷靜,因為寶寶也會感受到照顧者的壓力。

 

家裡有了新生寶寶,爸媽覺得疲倦及不知所措是正常的,但是,如果您覺得自己一直處在緊張或沮喪的狀態,請務必尋求協助。Masia-Warner 教授表示,有憂鬱傾向的爸媽,通常不擅於持續為寶寶提供規律的生活方式,也不習慣一直誇獎寶寶並與孩子同樂,這些都可能會造成情感問題。


教孩子做有意義的事
當孩子漸漸長大,爸媽可以教孩子「助人為快樂之本」這種日常道理。研究顯示,生活有意義的人,比較不會覺得沮喪。Sharon 說,行善與幫助別人是他們家庭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,甚至小孩也可以從這堂課中獲益良多。得知卡崔納颶風的災情後,Cohn 五歲大的女兒 Rebecca 就和同學在學校募捐生活用品與背包,捐給失去親人或財產的受災孩子。

 

甚至早在孩子十個月大的時候,您就可以教他施與受的滿足感。如果您給孩子吃一口香蕉,可以要孩子餵您吃一口,讓他知道他慷慨的舉動,讓您覺得好快樂。幫他梳頭髮時,也給他機會幫您梳。這樣的片刻,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與人分享及關心他人的感覺。寶寶開始學走路時,您可以讓孩子做些簡單的家事,例如把他的髒衣服拿到洗衣籃裡,或是擺碗筷等等,讓寶寶感受自己的力量所做出的貢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幸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