幫寶寶從尿布畢業

 
 
〈親子會客室〉
攝影/記者陳奕全
攝影/記者陳奕全

文/吉崎達郎‧明橋大二 譯者/王昱婷

人們經常說「拿掉尿布」,但其實尿布不應該是由爸爸媽媽「拿掉」的。嬰兒從跟周圍的人溝通中,理解到「要在廁所尿尿或是大便」,隨著成長而能夠脫離尿布。就像自己從媽媽的乳房畢業是一樣的道理。爸爸跟媽媽只是對孩子「離開尿布」做一些幫助而已。

儘管如此,看到周圍的小孩子都陸續停止了包尿布,家長還是會感到強大的壓力。育兒書上也寫著「兩歲時就離開了尿布」,或是「經由一週的訓練離開了尿布」,看到這些,家長難免會感到焦慮。不過,何時能夠停止包尿布,每個小孩都不一樣,並不是早點脫離尿布就比較優秀,很晚才拿掉尿布就比較笨拙。重要的是要配合孩子的成長,「不要慌張」、「給予稱讚」以及「耐心等候」。

<Check Point 1>不要慌張

以前的人大概在小孩子出生之後大約9個月大時,就會開始不包尿布的訓練。

當然,小孩子什麼都不懂,所以大人就是自己估算著該尿尿的時間到了,然後把尿布拿掉,讓小孩坐到馬桶上,「噓──」。不過這樣過早的訓練方式,很容易讓小孩子有尿床的情形,並不是件好事,所以後來普遍都會延後一段時間再訓練。

最近漸漸形成主流的想法是,最好在小孩子長到大概能夠按照大人說的話行動以後開始訓練,即使在孩子兩歲以後才開始也不遲。照著這種做法,真正能夠脫掉尿布,有很多是3到4歲的小孩。

<Check Point 2>給予稱讚

上廁所後,不要忘了稱讚小孩「做得很好呢」,跟小孩一起開心一下吧。看見媽媽開心的樣子,小孩子就會想下次要再上廁所。

嬰兒們都很愛穿尿褲,所以要讓他們脫離尿褲,與其說「不行穿尿褲」,不如讓他們感覺「在廁所尿尿是件舒服、快樂的事」。

反之,當小孩不小心大出來或是尿出來時,也不用生氣或沮喪,媽媽可以用「很不舒服喔」「好難受啊」這樣的語言,代替孩子把孩子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。

<Check Point 3>耐心等候

就算問小朋友「要尿尿嗎?」小孩也不會回答,這是因為小孩子還不能理解什麼是排尿的感覺,於是一直專心的玩耍,自然的就尿在褲子上。這是因為雖然長大了,但不成熟的部分還留存下來,所以才會尿在褲子上吧。「不想要坐在馬桶上」,是因為孩子討厭被命令坐在馬桶上,而「只有穿尿褲才會大便」,是因為穿著尿褲會有安心感。

雖說如此,但這樣的事情一直持續下去,媽媽也會變得很不安,還是忍不住會變得暴躁易怒。雖然明知那樣是不可以的,但還是會在小孩子面前表現出沮喪的樣子,反覆催促孩子「要不要上廁所?」或是罵孩子「你又尿出來了!」在可以脫離尿褲之前,就是這樣反覆的一進一退。生病的時候,也會有一切都回到原點的時候。如果孩子不願意,就不要勉強逼孩子前進,要有耐心的守候。

<寶寶長大囉>5階段 訓練上廁所

要讓小孩坐上馬桶跟兒童馬桶座,是要循序漸進的,家長需要在每個階段給予相應的輔助。

1.讓小朋友知道要在馬桶上便便及尿尿

換尿布時,跟小孩說「便便出來了耶」,或者在上廁所的時候告訴孩子「尿尿要尿在這裡哦」。

2.試著讓小朋友使用廁所以及兒童馬桶蓋

3.平常在各個時段,問小朋友要不要上廁所

早上起床的時候、吃完飯以後、或者是外出之前,媽媽自己試著問小朋友「去尿尿好不好」。如果小朋友不想去的話,也不要勉強。

4.等待小孩自己會說要去「尿尿」

在孩子學會一點忍耐後,就等到孩子看上去想尿尿時(蠢蠢欲動等)再問他。

問孩子「想尿尿嗎?」如果他回答「嗯,想尿」,就表示孩子可以把想尿尿的感覺用言語表達出來了。尿完之後,可以跟孩子說「下次想要尿尿時,要告訴媽媽哦」。小孩子喜歡模仿大人,所以在大人要去廁所時,也可以試著跟小孩說,「我要去尿尿囉。」

自己能夠說出要「尿尿」的話,孩子很快就可以脫離尿布了。

5.重點是家長不能焦躁

如果感受到壓力的話,就先將訓練暫停。

有人主張「不讓小孩覺得濕了是很難受的事情的話,就無法讓他停止穿尿褲。」可是,在身體還不能適應之前,突然讓孩子穿起一般的內褲,要收拾善後的家長就會很辛苦。如果家長的那種樣子讓孩子看到的話,小孩子也會感受到挫折。所以,可以首先讓孩子穿著尿褲進行訓練,等覺得「差不多可以了」,再讓他穿上一般的內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幸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